腳氣、腳臭、腳氣病,估計很多人都會混為一談,腳氣嚴重時會合并其余部位發生癬菌感染,甚至引發“自我感染”及“他人感染”。如何避免從“一人腳氣”發展到“全家腳氣”?
1、腳 臭
腳臭,是由于足部多汗引起的。汗液分泌過多,經細菌分解角質蛋白等,加上汗液中的尿素、乳酸等成分,就會散發出臭味,尤其是鞋子不透氣的情況下。但若腳臭過于嚴重,也會發展為腳氣。
2、腳氣病
腳氣病,是因為維生素B1攝入不足引起的。維生素B1的缺乏多表現在足部,會導致特異性的雙足對稱性麻痹、小腿腓腸肌疼痛、下肢水腫等癥狀。糙米、豆類等食物中富含維生素B1。
3、腳 氣
腳氣,俗稱“足癬”、“香港腳”,是常見的皮膚淺表真菌感染疾病,以紅色毛癬菌引起為多。其癥狀不僅可以表現為足跟角質的增厚、脫屑及小紅丘疹,也可以表現為足趾間的脫皮、滲液,且一般都會伴有瘙癢。
腳氣多發于中、青年人,且以男性居多。因病原菌種類等的差異,在醫學上常分為三種類型。
1、水泡型
好發于足緣部,局部炎癥明顯,其水皰較為飽滿、大狀,壁較厚,有糜爛癥狀或透明皰液滲出,伴有瘙癢疼痛感。但抓破后可能會繼發感染,引起蜂窩組織炎、丹毒、淋巴管炎等。
2、糜爛型
一般多發于第3、4、5趾間,初期腳趾潮濕,有小水皰或是浸漬發白,有少量鱗屑或是滲液。干燥后脫去皮屑,有濕潤、潮紅的糜爛面,易發癢及出現繼發感染。若抓癢后不及時洗手,也可能引發手癬。
3、角化型
好發于足跟,有形狀不規則的嗜紅色鱗屑性斑片,皮膚粗厚而干燥,有脫屑及瘙癢,界限或模糊不清,病情緩慢,也較頑固。一般多見皸裂,尤其是冬季,夏季可出現丘疹或小皰,病菌擴展可能會累及趾甲,皮膚也易增厚,出現“皮屑”。
腳氣等真菌感染性疾病,不僅容易擴散感染給自己及他人,而且易反復發作,腳氣患者一定得及時治療,及早治愈,注意個人衛生。
皂白散,為一款純中藥泡腳藥粉,組方中含白礬、皂礬、黃精、地骨皮和大皂角,具有清熱燥濕、殺蟲止癢的功效,防治腳氣的同時還能養護腳部健康。
預防保護
① 足癬是一種傳染性皮膚病,應避免搔抓,防止自身傳染及繼發感染;
② 不論外出或在家,不與他人公用拖鞋、擦腳巾、泡腳盆,單獨清洗襪子等個人用品,養成每天洗腳的習慣,以免從“一人患腳氣”發展到“全家患腳氣”;
③ 不論是腳氣患者還是腳臭患者,一定要選擇透氣的鞋子,平時注意殺菌消毒,適時更換;
④ 浴缸、浴盆等定期清洗,同時注意通風;
⑤ 對于痊愈患者,建議更換鞋子及襪子,以免殘留的細菌再次引起腳氣疾病;
⑥ 對于健康群體,外出住酒店或是泡腳更要注重衛生,盡量不用公共拖鞋及泡腳桶。
文章部分內容來源網絡
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